李金磊:保持热情和兴趣,勇敢尝试新鲜事物



df7fe41c-6c0f-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嘉宾介绍:

李金磊(论坛ID:@jf_07365693),李金磊保是持热尝试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学器件和设备的情和开发和维护,具有三年以上嵌入式开发经验,兴趣新鲜为实验设备仪器联动与数据采集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勇敢在实验仪器操控、事物LabVIEW编程、李金磊保设备控制与信息传输、持热尝试远程交互、情和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兴趣新鲜研究和实践。

工作经历:

  •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社区访谈:


社区小助手:压力大加班多可以说是勇敢电子行业的常态了,不知道您是事物怎么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呢?


李金磊老师:

关键在于自身的调节能力,很多事情想开了就是李金磊保对自己要求太高,如果压力过大,持热尝试不如试着降低对自己的情和要求,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好的产品需要健康的心态才能实现。




社区小助手:分享一下您的学习、工作经历吗,您是怎样进入电子行业的呢?对想要或已经从事/行业的新人,有什么建议?在技术上是先广后精,还是先精后广好?


李金磊老师:

1)我是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学器件和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具有三年以上嵌入式开发经验,为实验设备仪器联动与数据采集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在实验仪器操控、LabVIEW编程、设备控制与信息传输、远程交互、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进入电子行业主要是接触物理实验和设备,比如采集数据需要串口控制步进电机精确运行、光栅扫描以采集光谱数据等,逐渐对电子设计开发产生兴趣,不断深入研究并取得很多成就感,获得正反馈,不断激励我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如Linux系统等。

2)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新人来说,认为:首先,应该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勇敢尝试新鲜事物,发掘自己的潜力,追求创新,融合技能,培养交叉学科素养,大胆尝试。循序渐进,从DIY开始,不断进步和优化项目,获得正反馈,发帖分享和网友讨论,扩展知识面和视野。然后,还需要打好基础,编程语言需要掌握一到两门,如C和Python等;其次,需要不断实践,刚开始设计的项目可能会比较粗糙,后面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设计方案会更加成熟。

3)至于广和精的问题,这个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讨论,我是先从小的领域着手,从LabVIEW开始不断扩展知识面,逐渐过渡到嵌入式开发的,当然也有广泛涉猎,最后选择某一个适合自己的擅长的领域。两种进阶方案和路径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从小领域切入,熟悉窍门之后再接触其他领域,这种方案比较稳妥一些。




社区小助手:

工作多年,总结您的经验和工作经历,您最想与想要或已经从事/行业的新人说的话是什么?


李金磊老师:

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勇敢尝试新鲜事物,发掘自己的潜力,追求创新,融合技能,培养交叉学科素养,大胆尝试。循序渐进,从DIY开始,不断进步和优化项目,获得正反馈,发帖分享和网友讨论,扩展知识面和视野。重要的是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研究兴趣,探索未知和新鲜领域的热情。希望刚入门的伙伴们能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开拓进取的动力、不断开辟新天地。然后非常建议学好一两门编程语言,软硬件结合,之后根据工作性质对目标专业方向进行深入探索。刚开始的时候,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毕竟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有一定局限,这就是大公司通过优化管理实现对产品质量和品控的严格把关的重要性。




社区小助手:现在很多网友都很想了解有关技术项目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大学生),作为一个资深人士,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整体流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关键点?


李金磊老师:

需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切记不要浮躁,沉着稳定,才能做好技术,才能在技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社区小助手:现在很多网友都很想了解有关技术项目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大学生),作为一个资深人士,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整体流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关键点?


李金磊老师:

从我的经历来看,一个项目通常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的,需要灵光一闪的瞬间,抓住脑海里蹦出的小火花,先尝试看能否实现,之后再扩展它,最后形成整个项目。项目需要不断完善,一开始都只是一个想法,需要在实践中寻找正确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然后对客户/同事反馈的问题或建议,有针对性的采纳,首先分析客户提出的问题或质疑和建议,结合产品的功能方案,部分采纳进行改进。




社区小助手:

您本人比较偏好或擅长哪方面的产品设计?列举一下最得意的产品/项目~


李金磊老师:

个人更偏向 DIY 产品设计,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也有根据创意或题目、思路等指定研究方向进行定向开发的设计,也很有特点。最近边缘AI比较火热,参与开发的研究者也很多,我也涉猎了一部分,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物体识别、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



社区作品:

  • 【幸狐Omni3576边缘计算套件试用体验】DeepSeek 部署及测试

【Milk-V Duo S 开发板免费体验】SDK编译、人脸检测、OpenCV测试

【BPI-CanMV-K230D-Zero开发板体验】人脸检测、手势识别、车牌识别

【正点原子STM32MP257开发板试用】基于 DeepLab 模型的图像分割






往期社区之星回顾:

第82期:李 静:不断学习,去追随新技术的脚步

第81期:赵 云:沉着稳定,才能做好技术

第80期:张 飞:做技术值不值钱,核心竞争力在于精

第79期:尹向旭:耕耘时间,收获满满 —— 投入即有所得

第78期:李 海:要想长期从事一个工作,没有兴趣推动是不会有成就的

第77期:杨永胜:兴趣加努力,就是嵌入式工程师最好的前进之路

第76期:谢小龙:五年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做一个“博大”+“精深”的老鸟

第75期:罗大信:从嵌入式工程师到公司创始人,分享20年嵌入式人生经验

第74期:刘志杰:拥有创新精神,才能成为新一代电子人

第73期:杨昊楠:深挖技术底层,探索嵌入式的奥秘

第72期:黄金烨:迎接挑战收获进步,优秀电源工程师的炼成经验



社区之星招募:不限专业领域、不限技术方向,只要你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开发者,只要你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收获分享给大家,帮助更多从业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你就是我们的社区之星!


联系方式:微信:elecfans123 小助手在等你!


探索
上一篇:功能饮料市场群雄角逐,优体能量维生素强化饮料开启新纪元!
下一篇:知名博主玩起微博全景图片 微博全景图教程三步骤